贏咗場交,輸咗頭家如何和諧處理糾紛?

家長園地

system

撰文:註冊社工陳錦卿、麥偉雄

你們有沒有試過因為一些瑣碎的小事而跟家人吵架呢?當家庭成員持有不同的意見或見解時,衝突就很容易發生,尤其是與個人的喜好、習慣、價值觀和期望有關的決定,亦可以是簡單如爭用洗手間、要看不同的電視節目,或者是怎樣幫奶奶慶祝生日、小朋友去哪一間補習社等等。其實,家人間中吵鬧是很平常的事情,偶爾的爭執都可以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不過,持續不斷的爭吵會造成壓力,損害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長久的衝突更可能引致家庭破裂。你可透過正面的溝通方法嘗試緩和衝突,同時可參考以下的解決辦法:

1. 當你非常憤怒,甚至無法冷靜地討論時,先設法平伏自己的情緒。你可以在家中預早設定一個緩衝的地方,讓自己冷靜下來,或在門口或附近的地方讓自己情緒先平伏下來。

 

2.當心情稍為平伏之後,再想想是否需要或者值得為這個問題繼續爭拗。另外,亦可以想想問題出在哪裡。

 

3.還有,要提醒自己大方向是要解決事情和衝突,而不是要勝過對方。一家人,一個勝一個敗,其實也沒有甚麽可誇。

 

4.嘗試主動聆聽對方的意見,切勿中斷他的說話。你可以在適當時間,把聽進去的說話或對方想表達的簡潔地回應對方,使對方知道你已接收到他所表達的信息。

5.接著可以誠懇、清晰和合理地說出你的立場。如果有機會或有需要時,可以討論意見分歧之處,並找到適合雙方的解決辦法。

 

6.別扯到不相干的事情上。

 

其實將心比己,一家人住在一起,空間那麽小,大家都希望得到對方尊重、關懷,互相愛護。 不要小看家庭和諧的重要性,它能讓你精神滿足,有穩定的情緒,有足夠的精神和體力應付工作,令生活漸漸走向快樂和滿足。

分類
家長園地

如何提升小朋友的抗逆力?

家長園地

system

資料來源:教育專家張作芳

 

早前聽過「再生勇士」楊小芳小姐的講座,她分享其經歷:在九歲時因意外失去了雙手,但她沒有因而自暴自棄,反而更積極裝備自己。憑著努力,她不但成為了亞運會的游泳選手,還「以足代手」,開始藝術創作,成功入讀香港藝術學院,成為了一位展能藝術家。在2011年,她獲選為「十大感動香港人物」,也在2013年成為「香港精神大使」。講座後,我詢問了幾位同學的看法,他們均表示倘若日後遇到困難也不再害怕,全因相信凡事總有方法解決,並要傚法小芳姐姐一樣積極面對困難。

 

從小培養堅毅的精神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難免會遇到逆境,屆時我們該以甚麼心態及方法面對呢?現今家長們往往會花很多心思在小朋友的學業成績上,期望他們能「贏在起跑線」。但是,在追求學問的同時,培養堅毅不拔的精神也是同等重要。可是,一些人在遇到困難時,卻選擇用不同方式逃避,更甚者還會看不開而了結自己寶貴的生命,殊屬可惜。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幫助同學提升對抗逆境的能力,而這種堅毅的精神需要從小培養。

 

提升抗逆能力的三大要素

專家指出,提升抗逆能力有三大要素:「樂觀感」、「效能感」及「歸屬感」。「樂觀感」從字面上不難理解,指對未來存有盼望,相信凡事總有方法解决,這是面對困難應存的態度。「效能感」包括在面對困難時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訂定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代表了解決困難須具備的能力。「歸屬感」則是指身邊的人對當事人的關懷及支持。

對小朋友而言,家人及老師的角色尤為重要。例如,在小朋友面對學業困難時,如他能感到父母及老師關懷及支持他,而不會因成績低落而對他有所鄙棄,或出言漫罵,或對他冷言冷語,而是會與他同行,一同尋求提升學業成績的方法,好讓他感到家庭及學校是「遮風擋雨」的地方。簡單而言,「歸屬感」是建立「樂觀感」及「效能感」的基石,是為面對困難者提供的動力。

 

培養抗逆力 從小事開始

 

那麼,我們可如何在生活上培養小朋友的抗逆力呢?難道要等他遭遇挫折時才教導他嗎?事實上,我們可從一些小事入手。以跳繩為例,不會有小孩子天生便懂得跳繩的。這時,家長可從旁鼓勵,讓孩子相信,他們是有能力學會的,此即上文提及的「樂觀感」。另外,家長可從旁協助,或示範跳繩的正確方法,讓他們感到父母陪伴着他,與他一同經歷困難,此即上文提過的「歸屬感」。待孩子初嚐過一、兩下成功的滋味後,可嘗試讓他們自己尋求如何協調肢體,掌握跳繩的方法,這便是上文所提及的「效能感」。

 

總括而言,我們可從小教導小朋友,當遇到困難時,應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也要為他們提供自我挑戰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受到身邊人的支持和關懷。

分類
最新資訊

2024/2025學年現正招生

2024-25年度入學申請表於7月3日開始派發及收取

歡迎在本網站下載或親臨本校索取。

2023-24年度入學插班生現正招生,歡迎致電查詢。

電話:2777 9618

避免孩子犯錯 不如立界線

家長園地

system

撰文:GLP 全力愛創辦人兼義務總幹事林何佩儀

 

吹毛求疵,是父母管教子女最容易犯的錯誤;「愛之深、責之切」,是一般父母的心情。父母常恐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壞了任何的不良行為,會貽害終生。因此,父母在管教子女時,常常以無微不至的批評來提醒孩子。其實,孩子犯錯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改變,父母必須因應他們的成長需要來處理他們的行為,甚至改變與他的相處方式。

 

例如孩子未能依時完成功課時,父母應平靜對待這件平常不過的事,因為這正是讓孩子進步和成長的機會。又例如孩子駁嘴,可能顯示他們開始學習獨立思考,並不一定是對父母不尊重,只是當孩子日漸長大,自我主張開始出現,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對現實生活中的各項事情有自己的立場,同時渴望得到父母能認同。作為父母,當然不贊同這些行為,但即使不贊同,也可以了解孩子背後的需要,這樣我們便能更有效地和他們溝通及運用恰當的管教方法。

 

「知識雖能改變命運,態度卻取決一切!」父母大發雷霆橫加指責,對管教從不湊效,毫無意義。當父母懂得溫柔而堅定地幫助孩子,將尊重帶進日常生活中,孩子便會更了解事情的規則和界線,這樣他們以後就會更有分寸,也會為自己的行為建立一把尺。有了這把尺,他們自然會成為自理自主和負責任的人。所以,家長應在孩子的幼兒階段時,便在他們日常生活中定立界線。

筆者的女兒自 1 歲半開始,已經明白字是寫在紙上的道理,所以當她 3 歲時,也從不在家中雪白的牆上貼過一張貼紙。因為她清楚知道自己和我的界線,也了解一個自理的孩子應當保持家居的整潔,這也是她的責任。父母讓孩子有遵循的方針,之後才去談他們是否聽話。

 

對年齡較小的孩子,立界線時要具體清楚說明,例如你跟幼兒說:「若果你做不到,就表示你不乖。」其實對於幼兒來說,「不乖」是模糊的字眼,他們難以捉摸。此外,立界線時必須訂出若未執行的後果,筆者需要強調是「後果」,並非「懲罰」。後果只是結果,從雙方的協議中定立,所以它們是在自然法則下自然運作的結果,和懲罰完全是兩回事。例如當玩耍完畢後,孩子要自行收拾玩具,收拾好下次可以再玩;但如果沒有收拾,按照之前大家的協議,玩具就會被沒收兩天或三天。

 

這時候父母必須清楚讓孩子明白,這就是他沒有履行協議的自然後果,並不是懲罰。又例如父母可以和孩子商討看電視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並訂下時限。同樣地,如果孩子過了限定時間還不關機,按照之前大家的協議,往後三天都不可以再看或使用。家長立界線時要注意合理性,否則就是入孩子於罪,孩子容易觸犯到界線,將來不聽話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雖然父母有責任教導孩子正當的行為,但若方法過於急切與嚴厲,對孩子成長過程缺乏認識與理解,反而可能導致負面作用。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有主動改過的經驗,要嚴肅討論,並非嚴厲懲罰。心平氣和能協助孩子將錯誤轉化為成長的養分,就像孩子學走路的過程中難免跌倒,我們會鼓勵孩子自己慢慢爬起來,再跨出步伐。

 

面對孩子犯錯的行為,該如何處理才能培養孩子改過的能力,是我們更該關注的。一般人很少故意會去犯錯,人之所以會「犯錯」,通常都是因為沒有「覺知」,會錯就是因為不知道。其實,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錯卻不明白錯在那裡,不知怎樣才能改好。父母如果能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孩子犯錯,以適切的方法引導孩子改正,犯錯也能成為檢討和進步的轉機,增進親子間溝通的機會,讓孩子的錯成為一種美麗的錯誤吧。

分類
最新資訊

本校學生於第二屆全港幼稚園啟濤盃朗誦比賽榮獲亞軍及季軍

本校學生於三扶教育主辦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第二屆全港幼稚園啟濤盃朗誦比賽榮獲亞軍及季軍。

 

保護眼睛各種說法到底哪樣才是真?

家長園地

system

資料來源:眼科專科醫生陳卓琪

眼睛是我們的靈魂之窗,我們應當好好保護它們。對於保護眼睛,坊間有不少說法,有哪些是真的呢?

 

說法一 —— 看多些綠色景物可以預防近視?

要預防近視可以從環境因素著手,譬如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可以採取20 20 20這個原則,即是每20分鐘的閱讀就休息20秒,休息時間可以閉上眼睛休息或看些20尺以外的事物,譬如是綠色樹木。所以坊間流傳看綠色景物可以讓眼睛休息,其實重點並不是綠色的景物,而是看遠處的景物。因為看遠處景物的時候,我們調節晶狀體的肌肉「睫狀肌」可以得到放鬆,那就可以減慢近視加深。

 

說法二 —— 多做眼睛按摩可以預防近視

至於眼部按摩,暫時還沒有科學根據顯示有用。不過有個小小提示給予大家,外國已經有研究顯示,多些戶外活動可以減輕近視加深,所以家長可多些帶小朋友到郊外或公園玩耍。

說法三 —— 不定時戴眼鏡會加深近視

首先,近視是看近處清楚,看遠處則是模糊的。如果小朋友患上近視,當看遠處如上課時,就要配載眼鏡,這樣看影像會比較清晰,那就不會影響學習。若果小朋友近視度數比較淺,即100至200度左右,當他們看近的事物如做功課時,其實可以放下眼鏡。只要他們看近的事物時,是用適當的距離且清晰的話,不戴上眼鏡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特別留意的地方就是,如果小朋友有弱視或斜視,就必須完全跟隨醫生指示,有需要的話可能要長時間戴眼鏡。若不是這樣,斜視和弱視的情況便有機會惡化。

在家也可增強兒童四肢肌肉?

家長園地

system

資料來源:註冊物理治療師許詠怡

小朋友學業繁重,留在家的時間增加了,失去不少做運動的機會。但小朋友的四肢肌肉發展非常重要,其實在家也可以做一些伸展腰部和上肢的拉筋運動。

第一組是弓步轉體 (Lung and twist),這個動作有助鍛鍊核心肌肉和下肢肌肉。首先,雙腳打開至臀部闊度,雙手放於身體兩旁,踏出右腳使兩邊膝頭維持90度,打開雙手,手心向前,慢慢地向右轉,維持兩秒。然後回到原地雙手垂下,回復原狀,左右腳各做十次。

第二組是對角伸展 (Quadruped limb raises),這套動作有助我們強化背部和四肢肌肉,如果可以的話有瑜伽墊就不會壓到膝蓋。首先,四肢撐地,兩隻手打開至肩膀闊度再撐著地下,兩個膝蓋打開至臀部闊度再撐著地下。我們將右手舉高並伸直,再將左腳舉高向後伸直,形成一個水平線的狀態。同時收緊背部和腹部,維持兩秒,左右兩邊互相交替做十下便可。

飲食習慣如何令孩子皮膚更健康?

家長園地

system

資料來源:註冊營養學家(公共衛生)(英國)吳珮瑜

很多小朋友有一些皮膚乾燥,甚至有濕疹問題。家長也會很努力幫助小朋友,尋找適合他們使用的保濕品或護膚品。其實除了外用的護膚品,我們也要留意小朋友的飲食,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多喝水,喝水要喝多少才足夠呢?

原來我們身體對水分的需求,其實深受天氣影響,例如天氣乾燥就需要多些水分、有小朋友的活動量及他流了多少汗。食物裡的水分也影響了他們對水的需求,如果小朋友在大概3至4個小時裡有一次小便,而小便是淺黃色的,也沒有明顯的尿味,大便也不會很硬,不會排便很辛苦,通常都代表水分足夠。

而2至5歲的幼兒一天,大概就需要4至5杯流質,當然是以水分為主是最好的。另外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奧米加3對維持細胞膜完整很重要,它可以阻隔了一些有害的物質,使皮膚比較濕潤及有彈性。如果有皮膚敏感或濕疹等問題,奧米加3脂肪酸更加可以幫助舒緩一些過激的免疫反應。

另外我們要避免一些食物,例如糖果、餅乾及白麵包這些精製的食物,多選擇一些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例如糙米及全麥麵包,這些對控制敏感情況很重要。當然還有抗氧化物質,包括常見的維他命A、C及E,其實這些在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或果仁中也會有維他命A、C及E,它亦是一些很好的抗氧化來源。

總結來說,要有健康的皮膚,除了要有足夠的水分,每個星期應該食兩次脂肪含量高的魚,例如三文魚或黃花魚,也可以用原味的果仁、水果等等,來代替一些餅乾、糖果作為小食,多吃不同種類的蔬果是比較理想的。

 

順帶一提,如果小朋友咀嚼能力還未發展良好,有機會進食果仁時怕他噎到,所以我們要找一些例如松子仁,這些比較小的果仁,也是一些可取的選擇。

分類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從遊戲中學習英語無難度

家長園地

system

資料來源:言語治療師Miss Carley

 

很多時候我們要小朋友學習一些英文詞彙,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很困難和沉悶的事。其實家長可以嘗試自製一些簡單的小遊戲,跟小朋友從遊戲的過程中學習這些英文生字。

 

第一個遊戲叫做「蓋棉胎」,其實跟我們一向玩開的啤牌蓋棉胎遊戲都有少許類似。家長可以將一些小朋友要學的生字寫在白紙上。另外,我們再寫多數張是哈哈笑的樣子。那玩法是怎樣呢?我們首先要將紙卡弄得均勻,然後就平均分配給玩家,例如家長和小朋友每人有四張,然後輪流發出最頂層的卡,例如發出這張紙卡,就要讀出這個字並解釋這個字的意思,以及用這個字作一句句子。但是如果出到一張哈哈笑的樣子,就要鬥快拍下去。如果是較慢的玩家,就要取走所有卡,並收到自己處,手上最快沒有卡的就為之勝出。

第二個遊戲就是過三關,其實跟我們平時玩的過三關都類似,不過今次在這九格當中,我們就預先寫好一些生字,然後就跟小朋友輪流畫一些交叉或圓圈。例如我畫交叉在這裡,我就要用這格的生字去讀出來,解釋和作一句句子。然後到家長,家長可能就用圓形,像平時玩過三關一樣,最快三個連成直線就贏。

 

第三個遊戲就是記憶配對字卡,家長可以將一些小朋友要學的生字就寫在白色紙上面,每一個字就要寫兩次,家長可以將一對對的字卡,隨意地放在桌上,之後可以請小朋友看一次並記著,然後就把字卡反轉。家長和小朋友就輪流地反轉其中兩張字卡,如果反轉到一樣的話,那就請小朋友用這個詞語,去作一句句子和解釋,還有讀出來。

如何培養小朋友的閱讀習慣?

家長園地

system

資料來源: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羅乃萱

 

閱讀習慣最好從小培養,應該是每所學校和每位老師都要鼓勵學生閱讀。我覺得要「書」在起跑線,是一本書的「書」,就會讓孩子贏在終點。嬰兒時期已經可以培養了,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書,布偶書、軟綿綿的書或沒有字只有圖畫的書也可以,很多觸感的也可以,讓他試試揭書和看書。

 

另外,有很多父母疑惑看書是否要認字。書中自有黃金屋,是一個很美麗的世界。首先,你知道最重要的是甚麼嗎?就是要拿起書本,而且父母要喜歡看書。你不喜歡看書卻整天跟孩子說:「你看吧」他怎麼會看呢?他怎會看到爸爸媽媽閱讀的側影呢?我經常說你可以拿起書本,然後很驚訝地說:「你來看看這本書,很可愛啊!這隻小鳥多可愛!」從而吸引小朋友去看。

而說故事是否要從頭說到尾?這又不一定的,可能你看到這裡有一幅圖畫。那你可以問:「你猜她進去廚房做甚麼呢?」他未能了解故事的時候,你可以令他代入、讓他猜,還有其他的玩法。你不要小看小朋友,他們的觀察力和心思細密度,通常都是遠超家長所想像的。

 

家長也可以教他數東西,例如指出時鐘問他是甚麼時間。我經常覺得閱讀不是一板一眼,我們要他對書本的圖畫充滿興趣,要他識字、背字和寫字,便是第二個層次。

 

其實也可以在一些書本當中的故事,或人物角色設定融入一些他將來可能會面對的挑戰或新環境也好,讓他能夠在書本上體驗。當K2或K3的小朋友,他們的詞彙量多了,甚至他們能夠坐着聽你說故事。但是有很多父母覺得自己說得不生動,但是不要緊的,因為你是他的爸爸媽媽,你就是他最好的說故事者。

說故事不一定要讀的,口語化一點,讓他覺得配合他的場景。如果全家大部分人都是說廣東話的話,你想要故事深入他的腦海,當然是用他最熟悉的語言。我覺得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貼近他的生活、貼近他的語言和貼近他的興趣。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自己也要先看書,這樣可以給小朋友一個很好的感染力。